寧夏銀川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活力動能 塞上湖城聚英才
請用微信掃一掃
分享
44萬人才資源總量,認定616名高精尖缺人才,培養遴選1003名學術技術帶頭人,年均2萬名青年大學生扎根銀川,高層次青年人才引進數量逐年翻番、“十萬大學生留銀川專項行動”全面啟動……這是寧夏銀川市求賢若渴、愛才惜才的佐證,也是匯聚八方才俊投身銀川市高質量發展火熱實踐的生動體現。
作為西北內陸城市的銀川,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“越是欠發達地區,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”的殷殷囑托,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牢固樹立“人才是第一資源”理念,強化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帶動力,持續擦亮“人才興市”金字招牌,在加快建設“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城”的道路上,讓無數英才選擇銀川、扎根銀川、奉獻銀川。
完善政策,大力實施新時代“人才興市”戰略
近年來,銀川市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寬的視野全力推進人才工作。
2022年,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會議確定了建設銀川“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城”的目標,明確提出了以銀川市為中心、其他縣(市)區為支點的“一中心、多支點”人才發展“雁陣”格局。錨定這一目標,銀川市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,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,全市28個成員單位擰成一股繩,形成了人才工作共商共議、聯動推進的大格局。集聚首府資源、產業、人才優勢,以產業園區為主陣地,以校地企合作為助推器,以“離岸式”引才為突破口,構建起“銀川人才興市30條”1個總政策、科技創新等N項配套專項政策、精準支持產業發展X項具體政策的“1+N+X”的人才政策體系,大力實施人才引進、培養、暖心、活力四大工程,出臺“銀川英才”“銀川新星”基金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措施,為銀川發展廣納天下英才、匯聚強大力量構建了系統、扎實的政策體系。
“我分別被自治區、銀川市評為D類高層次人才,這既是一種榮譽,更是鞭策我不斷前行的動力。”共享集團大型球、懸磨機關鍵部件球墨鑄鐵件研制項目負責人宋亮說。面對復雜的工藝設計和超高的生產難度,宋亮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,成功完成了研發,填補了多項裝備制造的空白,該項目也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。值得一提的是,為了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,銀川市創新建立了“應用型”和“學術型”并重的“雙軌制”人才分類認定體系,為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開辟了新賽道。
此外,聚焦全區“六新六特六優”產業和“三新”產業等重點產業重點領域,建立人才專項支持機制,為行業領域高層次人才提供“一事一議、一人一策”精準支持,努力形成“人才緊跟產業走,產業依靠人才興”的互融互促新局面。
招才引智,集聚天下英才
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活力所在。近年來,銀川市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留用,實施寧籍學子“引鳳歸巢”行動,建立寧籍學子聯絡庫,通過常態化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“銀川站”活動、專項事業編招錄人才、發揮駐外機構作用駐點引才、產業項目引才等方式,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來銀川干事創業。當前,銀川市全面啟動了“十萬大學生留銀川專項行動”,發布了系列配套政策,組建工作專班,并與12所在地高校簽訂校地發展合作協議,為更多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臺。
此外,聚焦高端人才隊伍建設,聘請45名頂尖智庫專家和17家頂級合作單位加入智庫,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獻計獻智。20個柔性引進的高水平人才創新團隊扎根銀川、共謀發展,國內首次體外胚胎生產移植良種奶牛呱呱墜地,還有鑲嵌在高端奶產業鏈上的產學研合作模式,印證了銀川惜才愛才、求賢若渴的拳拳之心。
與此同時,還在“如何讓‘英雄有用武之地’”上破題,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載體,建成各類創新人才載體757個,其中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、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載體44家,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載體532個。與寧夏大學合作成立“雙碳”研究中心,搭建起“智庫+高校+產業”人才協同引育平臺。巧借區外人才智力資源,建起企業“飛地”研發平臺、海外引才交流平臺等“離岸式”招才引智平臺。威力傳動、小牛自動化等龍頭企業已在上海、江蘇等地建立“飛地”研發中心,在閱海灣中央商務區掛牌成立“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”,全市引進大數據、電子商務等領域海外歸國人才30余名、國內博士碩士80余名。
在人才的強大助推力之下,單晶硅RCZ拉晶、鑄造砂型3D打印、煤基烯烴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工業藍寶石、半導體大硅片、智能配網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占據國內高端市場,單晶電池量產轉化效率世界領先,一些領域實現了“并跑”甚至“領跑”,人才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。
服務走心,為人才專心干事創業提供堅實保障
侯靖媛是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,2022年入職寧夏北方高科科技有限公司,擔任研發主管一職,主要從事碳化硅陶瓷產品的研發。她所在的單位位于賀蘭工業園區,每天上班單程就要花費1個多小時。后來她申請到了青年人才共有產權房,如今從共有產權房所在小區出發到單位,只需不到半個小時。“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新知識、提升個人技能。共有產權房體現了銀川市對創新型大學生的關懷,也是對我的鼓舞,希望今后能通過自身努力為產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。”侯靖媛說。
安居才能樂業,銀川市實施“多層次”人才安居工程,投資5.5億元打造“攬秀苑”高端人才社區,建成各類人才公寓、共有產權房7945套,建立起共有產權房、人才公寓、購房補貼、生活(租房)補貼相結合的分層分類保障體系,先后為千余名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發放生活補貼及購房補貼。同時,堅持服務保障高品質、便利化,不斷提升愛才溫度,聚焦高層次人才生活需求,組織專家健康體檢600余人次,為240余名高層次人才解決子女就學、配偶就業等問題,做到人才服務應享盡享、人才環境賓至如歸。
據了解,銀川市以人才工作“放管服”改革為契機,積極推進公共人才服務便民化、集約化、標準化、信息化,在市民大廳設立“一站式”“一條龍”人才服務窗口,并實現了公共人才服務“掌上辦、網上辦”。
除此之外,銀川市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“愛才惜才重才用才”濃厚氛圍,配套相應服務保障政策,并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新入職的大中專(技工)院校畢業生發放生活補貼,2020—2022年,共為近900人兌現該項補貼385萬余元。